新 县 印 象
新县之行的意义在于:主流的传统教育是显而易见的,活动过程中引发的我们利来W66最老的品牌师生各种层面的思考、感悟也是卓有成效的。这种教育、这种感悟会让我们的师生记一辈子,会深深的影响我们学生的未来成长。
——利来W66最老的品牌校长邹平
我不记得是哪一年,也不记得是哪一任校长,也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也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契机,但事情是摆在这儿了:每年七月,我们利来W66最老的品牌的部分学子会北上近千里深入大别山区,来到身处鄂豫皖交界处的河南新县高中。在这里,我们要了解她的历史、了解她的风土人情;我们会跟他们的学生结成对子,深入到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因为这里是红色老区,所以这次活动称为“大别山红色夏令营”。又因为我们的初衷是让身处苏南富庶之地的学生见识一下山区的艰苦生活,以期教育我们的学生,所以又称为“大别山吃苦夏令营”。
五天的行程结束后,我忽然发现,开始的设定目标是过于单纯了,我们的收获远不尽于此。
一
我们不需要经历苦难,也不一定能经历苦难,但我们必须理解苦难、懂得苦难、尊重苦难。
曹真满脸歉意的看着我:“老师,我们还要走半小时的山路。”
她是个高二学生,人很瘦。杉ㄓ判,衣着我只愿意用朴素来描述。面对自己的结对学生,我犹豫地问了句:“有车可以乘么?”
“没有。”
顶着太阳,穿行在闷热的空气中,这里的山清水秀、层峦叠嶂,不再是美丽的化身,原来美是真的需要距离的。我不知道这体格单薄的小女孩对这块土地是如何理解的,也许,她的优秀正是因为对山那边的怀想。
一路上,也见到稀稀落落的民居,以土坯房居多。砖瓦的也有,裸露的红砖在阳光下晃得人眼刺痛,反而是土坯更显得和谐,成了这里的本色。这很是叫人感慨:从自然中走出来的人类走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本来是一道风景,可人类聪明的双手总喜欢弹奏一些并不和谐的音符。
我们在路上晃荡着,青红色的茶籽挂满了树,已经即将成熟。时不时的还看到黑色的或大或小的猪走过。曹真介绍说,这里的猪都是放养的,到晚上自然会回去,原因很简单,没有多余的粮食管它,它们必须自食其力。
“不会走丢么?”我问。
“不会,它们聪明着呢。”曹真肯定的说。
曹真的家是砖结构的,中间是堂屋,两边是睡房。走进屋,这里真的是家徒四壁。面积并不小的堂屋内,除了一张竹床、一张八仙桌,其他什么也没有。厨房在西侧,和厕所(卫生间?)连在一起。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更没有空调。唯一体现着现代化气息的是头顶那只吊扇。哦,对了,应该还有卫生间里的淋浴装置——一只塑料桶高高吊起,底下连着一只淋浴喷头。这一定是她在广州打工的父亲的杰作。现代的都市生活也深深地影响着这里,人类的追求并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匮乏。
女孩很能干,给我们沏茶、剖西瓜,进了屋就忙开了。陪我们聊一会,便赶到厨房帮母亲料理午餐。忙碌一阵又奔过来陪我们聊会话。有趣的是,她脸上并没有汗水,倒是我们,虽然在风扇下,一层层的汗水还是渗出来。
午餐并不丰盛。已经准备一天的母亲炒了七个菜,六素一荤,味道也还可口。她母亲说了几句客套话,我并没有听懂,主要意思好象是介绍那几个菜是曹真做的。整个午饭期间,曹真完全成了主人,一应招待的事都是她做的。她把鸡肉往我碗里夹的时候,也不忘给母亲和弟弟夹上一块,给怎么也不肯上桌的外婆送去几块。她的母亲瞪了几眼,似乎责怪女儿在客人面前的失礼。我的碗里有一半是锅巴,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我清晰的记得在来时的车上,陪同的新县老师介绍说大锅里煮的饭,锅巴最香也最耐饥。她居然记得,这实在是个上心的女孩。
晚上,我和十多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谈论着白天的感受。看得出,学生很兴奋,感受确实也多。他们从历史、地理等因素分析这里山区贫困的原因,描绘这里发展的出路,居然头头是道,叫做老师的我由衷的高兴。他们所去家庭的新县学生居然和我碰到的曹真一样,利来W66最老的品牌是优秀学生,家里也是一把好手。这时,我们都认同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难困苦折磨着这群孩子,但也成就了这群孩子。有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追问贫困的责任,追问我们面临的困境是谁造成的,客观的境遇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影响每一个人,很多时候,逆境确实反而是上苍在成就一个人。我们的学生也许一生都不可能遇到新县学生那样的困苦,我们也从不希望他们遇到。问题是他们要懂得有困境,懂得尊重困境中的人,理解困苦这是一把双刃剑。也许,这正是我们今天一天行程的意义所在。因为,在整个大别山的行程中,我们的孩子对这群贫困的孩子没有任何的鄙视,相反是出自内心尊重、甚至是敬重,与他们平时对名牌、对财富的艳羡不同。
整个午饭期间,曹真家的黑猪回来转了两圈,把西瓜皮和鸡骨头收拾得干干净净。
二
孝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伦道理,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人性向善的基础。其中蕴涵的感恩、回报,体现的恰恰是人性的光辉。
作为红色夏令营活动,拜谒许世友将军墓是我们的必然。
将军墓是个混凝土圆形墓冢,很朴素,只有二十多平米见方,碑石上也只书“许世友同志之墓”几个大字。四周松树环抱。想来这位传奇将军头枕家乡的臂弯,睡得很安宁,我也能感觉到家乡带给将军的安静,四围也确实一片宁静。据说,当年将军的遗体运来家乡安葬时,本来略有声响便狂吠不止的大别山的狗都没有吭一声。
站在将军墓前,面对这位共和国唯一的也是必定绝后的土葬领导人,我不明白他获得土葬特权的原因何在。是他的刚烈性格?共和国比他刚烈的将军一定还有。是他的厥功甚伟?共和国建功至大的将军也有?
带着些须并无丝毫不敬的疑虑,我们又拜谒了将军的母亲墓地。这位普通的母亲安睡在儿子的右前方。在这里,讲解员给我们说起了一件事情:解放后,身为大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肩负重任,无暇回家照应母亲,忠孝无以两全。却为母亲的生活日夜担心,便令已是解放军营长的大儿子替父回乡尽孝。勒令他十年内不许升迁、不许离开。于是这位可敬的儿子就终老家乡,最大的官做到新县人武部副职。
现在,母亲的儿子回来了,静静地站在母亲的左后方,似乎时刻都伸出自己强有力的右臂搀扶着母亲。可是,儿子的儿子呢?我们都有些为他的一生惋惜。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观念,儿子无疑是独立的主体,父亲并无权支配他的一生。可是又有谁能替代儿孙来照应年迈的长辈?又有几个儿子拒绝父亲支配他走一条光明大道?特别是有权势的父亲?
将军的故居还是原貌,是一所当地民居一样简陋至极的小屋。屋背后是山林苍翠的山峰,屋前边百米外,一边是溪流积成的河,一边是农田。当年将军回乡探望母亲,推开这间屋门,发现母亲不在,知道勤劳的母亲又下地忙活去了,急得推开随从,朝田间奔去。恰好迎上了背着一捆柴火回家的年迈母亲。将军又急又愧,对着母亲高呼一声,长跪不起,泪如雨下。这一跪,整个家乡的山山水水都应该震动了一下,因为这方水土明白,虽然她养育了这位钢铁将军,但将军已经用自己的热血回报了整个华夏土地,家乡已经是很知足了。
我忽然明白了,将军生前一直说:在职为国尽忠,回家为母尽孝。他的孝心是路人皆知的。当年感动共和国领导群体,破例允许将军土葬的原因无他,恰恰是将军的孝心、一片拳拳赤子之心。
同学们还在听着讲解员讲解将军的丰功伟绩,赞叹四起。
回到宾馆,同学们在谈论新县为共和国才成立献出的十三万生命,也在赞叹出了三十多位将军的了不起的红色土地。当我跟他们说起许世友将军,居然他们也牢牢地记住了将军孝心的两件逸事。也许,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记得深情的叫一声妈妈,我们已经是不虚此行了。
当晚,我跟我的学生说,什么是孝顺,你们总以为孝顺仅仅是听话、顺从,并因此而心烦不已。可知道,孝顺孝顺,孝是本,顺是末。孝的本质是感恩,是回报。
三
有一种先进叫落后,或者说,有一种落后叫先进。别认为这是在玩弄文字游戏,落后和先进并非天敌,很多时候,我们换个角度,就能看到其中的奥妙。
集市在县城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马路上,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集市完全是我们南方那种自由形成的样子,没有任何集市的设施。摆在路两边的各色菜类,大都是当地农民肩膀挑来的。当时已经是人头攒动,卖菜的固然是干活人的打扮,买菜的也是不事雕饰。这里没有洋房和土坯房的区别,没有轿车和驴车的区别,没有西装和褂子的区别;有的只是生活、生命的本来面目。路口电线秆子上的喇叭传来的是《歌唱祖国》的乐曲。忽然之间,我像掉入了时间的黑洞,恍惚之间,我回到了自己孩子时代,感受着那种迷惘、那份陌生的熟悉、那种浓浓的乡土情结。
时间在这里停止了。什么忙碌、什么追求、什么名利,什么南方和北方经济的差异,忽然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又觉得这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可能这时候的人是最干净的人了,虽然这里有的是分分毛毛的计较和争论。
忽然想起来的路上,看到了几幢比较陈旧(古老?)的建筑,它们当年是中共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军政核心所在地,现在当然是受保护建筑。凝视着这些陈旧的建筑,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厚重、历史的积淀,似乎能让人听到历史沉重的脚步声在远处、空中不停的传过来。然而它们夹杂在两边高大、现代气息很浓的建筑当中,给人一种强烈的不协调感觉。那么,是谁破坏了这种和谐呢?现代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建造,历史是不可能复制的。
新县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颇大,我们不可能走到。但新县
稍微有点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景色一定是两山夹一涧形成的,九龙潭果然就是。景点门面差劲得很,就是一间低矮的房子。仅仅看到这门口,几个见惯世面的学生就忍不住长叹:“什么呀?”走进去不到
然而走着走着,我们的心开始活跃起来。我们小心的上、小心的下,一会趟水、一会钻洞,头顶是树林留给我们的小块小块的碧蓝的天,脚下是不知什么年代留下的土石;身边流淌着清澈而凉意十足的溪水。我们似乎感觉不到旅游的味道,而是真的走进了一片大地留给我们的森林。
这就是这里和旅游景点的区别。然而它又真的是景点。
“原生态。”有个学生高声说。
有个学生更是有意思,他说:“假如把这个景点搬到我们那里就美了。”
“假如搬到我们那里,它还是九龙潭么?”我问他。
“假如我们愿意,它还是能够还是九龙潭的。”他居然很快领会了我的意思。
新县的树很多,新县的水很清,新县的空气也特别的新鲜。这是我们师生的共同感受,这并非是浅层次的感慨,而是真正意义上对环境两个字的领悟。从环境来说,落后的大别山区无疑是先进的。
新县和清澈的水、和碧绿的山、和低矮的土坯房、和淳朴的居民和谐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但没有人在现代生活上愿意落后。当我跟学生探讨新县走出落后的途径时,学生的意见是相对统一的:最快最好的途径当然是发展工业,虽然新县的山区地理环境在客观上会限制现代工业的发展,但一定有适合它发展的工业。
“但一定不能走我们那边很多地方发展工业的路。”这也是学生的统一意见。
学生懂了,也就是我们的未来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