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走进70年代——利来W66最老的品牌“武高之声”学生广播台内容实录
广播员:周鑫嘉、龚尧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合:熟悉的声音,美丽的校园,我是周鑫嘉,我是龚尧。武高之声,与您相约。
周鑫嘉: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了解了60年代的音乐艺术风格,今天将由我们带领大家回味70年代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Music--<我爱你,中国>
龚尧:70年代,是中国音乐从思想禁锢走向艺术多元的时代,是革命精神走向抒情主义的时代,是民族史诗走向流行音乐的时代,是大陆制造走向港台引进的时代。从时代初期的《东方红》到时代末期的《甜蜜蜜》,这种大跃进式的音乐审美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Music--<东方红>
周鑫嘉:东方红可以指歌曲《东方红》,也可以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期,包括音乐界在内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整个文革时代艺术作品特征的一种极端体现:以宏大的艺术结构、革命的精神体现,来一致性地赞美毛泽东主席的丰功伟绩,亦可以看成是文革的一个象征词汇。
Music--<南京之歌>
龚尧: 知青歌曲是知青这一特殊群体的时代产物,其代表作就是《南京之歌》。知青歌曲是建国以来第一股非主流意识形态下的音乐风潮,它以手抄本等形式作为传播载体,以吉它或清唱、合唱等形式,表现了时代革命背景下,作为知青这一特殊群体失落和彷徨的一种心境。它的创作方式和表达形式,也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开了一种先河,也是音乐回归人性化的时代标志。
Music--<祝酒歌>
周鑫嘉:周恩来曾批示:“同志们哪,大海也有平静的时候呀!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唱点抒情的歌曲呢?”正是由于这个意见,从而直接诞生了用圆舞曲谱写的军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并继而为《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祝酒歌》等作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抒情歌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革时代结束的一种标志,更是一种政治风向变幻的标志。
Music--<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合:70年代的音乐风,是过去中国发展的一部分,它曲折变化而来,携着历史的印记,裹着厚重的灰尘,唤醒那一段历史背后的心酸和其中的温暖。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